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下雨。眼見不一定為憑

其實這篇文構思已久


只是我實在無法
從雜事中脫身



我原先不太喜歡下雨天
因為出門就會不方便

曾問過我的同學楓先生
為何他喜歡下雨天

我一時之間想不起他的回答是什麼
但只記得我聳聳肩不太能接受



當初選擇大學志願的時候
暗自決定最北就是台中

再往上
天氣就不合我意

台中的確是個不太會下雨的城市
但東海自成一國

騎著車從城區上大度山
往往過了澄清醫院就是全然不同的樣貌

騎士們就會臨停在路旁穿起雨衣來



東海校園內更是麻煩
山坡的地形

總是讓雨水匯集成一條條小河流
隨著文理大道的梯田一層層往盡頭邁進

有趣的是
撐著雨傘的人們往上漫步

也會彎進各學院上課
與向下流著時而分支的水恰成對比



這種綿綿細雨
最適合聽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2」的OST了

因著下雨而似乎更加冷冽的空氣
也讓思緒能更集中



近日
行事曆已寫滿各種顏色的記號與文字

新學期有新的課程
既有趣但也是不小的挑戰與負擔

連我的小藍機車都來湊熱鬧
換了機油,也讓老闆保養一下



昨天下午
當我看著機油燈亮起時

不免思索
我的生活是否也亮起了警示燈?

課業、身體、外務、信仰與服事
已不再是單純的天秤找平衡

而是角色的不同切換
有時感到疲累,有時也會感到錯亂

到底何為真實?



眼見不一定為憑
午禱的紅柚牧師一直告訴我們

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現象
因為那搞不好不是真實的狀態

這幾天也讓我有更深的感觸
自己是否也常常

看到表面
就直接怒火中燒,甚至出言責備

而不去問問
什麼才是現象背後的真實



團契契友H學妹說得好
我們都還在學習

眾人皆知的道理
有時要體認到這點不太容易

如同在雨天撐著傘迎面走來的人
必須要將傘稍微拿開一點

才能知道被遮掩的臉龐是誰
也才能看到更深層的真實



如同撒母耳要去膏立以色列的新王時
上主對他所說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聖經,和合本修訂版,撒母耳記上 十六:7)

和修版本還特別加上註解
更加貼近經文的意思

「外貌」:原文直譯「眼睛看得到的」。

不要太快下定論
讓對方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這是我的自省



何不去問問那「真實」在哪?

何不試問自己的內心,我的「真實」是什麼?

何不跨出那一步,把眼睛看到的先擺一旁,問問對方的「真實」?

眼見不一定為憑。



書弘
於台灣,台中
2017.03.10  12: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