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換籃網



 下午,眼睛已無法聚焦在教育哲學的文字上,趴下休息。

 半夢半醒間,聽力倒是挺可靠的。阿松組長開玩笑的一聲林書豪,立刻戴上眼鏡,從座位上跳起跟著走出門。



 身為一個熱愛攝影的人,實習至今,拍了不少有趣的照片,每天都想打開哀居發文,與網上的親朋好友分享,但總是也得忍住,否則可能會因為大量洗版,而被檢舉成垃圾帳戶。

 我對籃球一知半解,最擅長的是定點投籃,記得國中時,我就是負責接球投籃的角色。起初大家都覺得這瘦巴巴的矮子玩不了籃球,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人不容小覷。自小數學便無藥可救,倒是知道如何投出漂亮的拋物線。



 另一位跟著幫忙的是身高一九九的夥伴,看他拿著幾乎與他同高的鋁梯, 不免覺得有趣。但不論一九九的他,或不到一七零的我,都需要這鋁梯來完成任務。

 這就是教育機會必須均等的意涵所在。



 碰這麼久的籃球,還真不知道籃網要怎麼換。圓形的籃框焊有若干掛勾處,每處掛勾兩側凹中間凸,一體成形,將籃網線穿過凹處,再往相反開口方向的凸處固定,繩索會呈S型狀;若是拆下來,順序相反,就這樣成了。

 但有時,籃框上的掛勾也損壞,阿松組長便拿出一袋黑色小物,是小號的束帶,代替掛勾,繞過籃框與繩索,拉緊,把籃網固定。我們輪流爬上鋁梯,進行這項工作。



 信仰也是如此,對上主的想像,總是必須換下已老舊或灰暗的框架,再細心地裝上新的看見與反思。建構再解構,解構再建構,這是一段動態的旅程,而且需要夥伴同行,也同心。

 就像最近在補看2009重畫的經典漫畫改編動畫「鋼の錬金術師」裡エルリック兄弟那樣,抱持單純的信仰,追尋著,奔跑著。



 覺得自己的書寫越來越無法理解,但我還是期待下一篇的產出。
 
 喔對了,這張照片是以一九九公分的角度拍攝的,感謝夥伴。

 

書弘
於臺灣,臺中,大度山
2018.08.21  20:29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