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剪樹的學徒



 這本「到京都學剪樹」,是我在實習之前,去東海總圖辦臨時借書證時偶然相遇的。它那時被擺在新書上架區。

 吸引我的,有幾處。第一,「京都」,因為那是我至今少少的日本經驗中,唯一稍微繞過一大圈的地方,典雅的京都,好像就是有股神秘的吸引力。第二,「學徒之旅」,實習當然就是當學徒,正好符合我正焦躁不安的心境,不如就拿來當作這旅途中的第一本閒暇閱讀吧。



 這本書的作者萊絲莉是一位「美國」「女」「園藝師」,我特別加上上下引號,沒有特別的意義,但也想告訴讀者,在以男性為主,保守且傳統的日本園藝界,她本身的存在就是非常特別的。

 而這,會不會是種隱喻?萊絲莉已工作數年,卻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家,重拾學生的名分,接受跨文化的刺激。而教育實習,是離開學生角色,卻又在另一個場域成為學生的過程,理論與實務的轉換或衝擊,宛如萊絲莉在書中所遭遇的一樣。



 封面這樣寫道:一把樹剪,三個季節,一段剪掉各種「可是」的學徒之旅。萊絲莉作為一位園藝師(或用日本的語彙稱為工匠),她從剛開始的新鮮、被鼓勵,到中期的矛盾、憤怒、傷心與不解,到後來的放下與微笑,深切地體會到日本園藝工匠所要傳遞的訊息。

 在閱讀時,我也不斷自問:我的「可是」是什麼?很巧合的,有某位教育家,把「教育」比喻成修剪與栽種,孩子們就像一棵棵樹,需要老師來修剪、來栽種與灌溉,而在教育現場中,究竟該在乎什麼?或者該用什麼態度來行動? 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這棵樹,甚至是這座庭園的樣貌。



 萊絲莉以為她只是在修剪樹,但日本園藝工匠試圖告訴她,妳的心也該被修剪,當妳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庭園,會是一幅很美的畫面。或許日本工匠並沒有這麼說,也或許書中並沒有傳達出這樣的意義,但我擅自地如此解讀了。貌似心裡還有很多感想,但再多就變流水帳,先這樣吧。

 在我嘗試修剪這一群小樹的時候,求上主,來修剪我,拿著他那把樹剪。



書籍資訊

到京都學剪樹:一把樹剪,三個季節,一段剪掉各種「可是」的學徒之旅
萊絲莉.巴克(Leslie Buck)
遠流出版
園藝學傳記

弘的書摘小語//每個人都是學徒,看似修剪他人卻是自己,推薦給你。  



書弘
於台灣,台中,大度山
2018.09.21  08: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