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鈸啲響



 無限的挫折感,在心底開始蔓延,直到淹沒了整個身軀。



 原先班級預定的校外教學活動因雨延期,老師決定讓我提前進行第一次的試教,在今天的第八節。

 理論上,早該產出的首次教案,到最後都還在來回進行修正和更改,原因無他。



 寫得不好。



 首次以公民老師的身分站上講壇,緊張難免,兩位夥伴也親臨現場觀課。然而,一敗塗地。我若是坐在底下的學生,也會露出跟他們一樣的神情,呆滯不語。

 究竟有多糟,恐怕有些人不相信,心裡只想著:這個人又在無病呻吟了。但事實上,那堂課之慘烈,並不是我在誇大其辭,真的可圈可點,我是說各種錯誤的部分,完全超乎我自己的想像與認知。



 不要說什麼小組討論、翻轉教室,連單純的講述式教學都講得亂七八糟。我之前會拿教育實習無薪這件事開玩笑,但現在,我知道我根本完全沒資格。

 課後,老師和夥伴們相繼提出自己的看見與建議,這些話語雖如刀劍般深深刺進我心坎中,但事實上並不是傷害,相反地,我更慶幸有這些言語,使那混沌的五十分鐘,清楚地呈現出來,並被解構到發亮。



 但最讓我感到挫折的,來自更深的部分。

 曾經,侃侃而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開放的、解放的、民主的,結果卻以弗雷勒致力批判,或說是我不喜的教學方法,來授課。



 比起鼓勵,那些擊打我赤裸裸之處的回饋,顯得珍貴。也開始讓我反思,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擔任一位老師。

 說話不得有任何一絲的失誤,對課程必須要有百分兩百的把握,我在試教時連續說了好幾次我好害怕,其實不只是面對一個冷颼颼的場面,我更害怕的是掌握知識話語權時,會對哪些孩子有多大的影響,想到這,無不顫慄。



 原來,我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這麼美好,被戳破的,是自以為知行合一的狀態;並且,深深體認到自己的不足與渺小。

 這迫使我必須面對真實的我,彷彿到此刻,才尋著從朦朧轉而清晰的臉龐,不再臆測,而可以肯定地說:這就是我現在的樣貌、狀態、瓶頸與疲弱。



 突然想起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節,現代台語譯本是這樣翻的「我若會曉(ōe-hiáu)講人的語言,甚至天使的語言,若無仁愛,我就親像鑼啲(teh)彈,鈸啲響。」雖然這段經文是在講屬靈恩賜,但我的確不想無生命力地,只變成對學生喊著的喇叭。

 向那慈愛的上主獻上感謝,讓我能夠再一次認識我自己,並有身旁老師與夥伴提出建言,使我有進步的依循方向。也願那慈愛的上主,賜予我重新的勇氣,以及充滿創意的智慧,明瞭祂在我生命當中所放下的使命。 



 Kyrie eleison.



書弘
於臺灣,臺中,大度山
2018.11.01  23:50



 補記之一:由於昨日書寫發布的時間已近深夜,原本欲在隔天(11/02)早上才分享至社群媒體上,但老師突然告訴我,她想要讓我在今天第七節與下禮拜二某班再繼續試教,因此我便開始埋頭預備與修正課程。

 然而,第二次的試教,遇到技術問題,有點慌亂。但課後,老師說,有沒有覺得自己講得比較順啊?比起昨天好很多,不過有些地方還是要再思考一下。(書寫於2018.11.02)



 補記之二:這篇文章書寫完成後,成為本人寫作以來的特例,不僅增訂了兩次補記,且經過多日仍未在社群自媒體上發布。在補記之一後,我又進行了第三次的試教。

 然而,老師認為狀況退步了,自己亦有所感覺。特別感謝第三次試教時,有實習夥伴的回饋與鼓勵,讓我突然想到為何會表現不佳的原因,有點懊惱與後悔,雖有點茅塞頓開,但既定事實已造成,這篇文的負能量也仍未散去。(書寫於2018.11.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