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起身向前-寫於東海第30屆學生會長選舉前夕



就是5月10日,身為東海人的妳/你,可以用手中的那張票改變東海。



 兩年前,從沒實際投身學生自治領域的自己,曾經厚顏無恥地書寫一篇推薦文,表明我的立場。時機點很巧合,在這屆的學生會選舉前,得知臉書被某位昔日同窗封鎖的消息,不免猜想,寫作這件事果然是壓垮搖搖欲墜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我終究還是決定書寫這篇推薦文,彌補自己未曾參選過的遺憾,也許,當時我勇敢一點領表參選,說不定也不會被這麼多人在背後諷刺我「光嘴不做事」。可是這只是無謂的回想,現在我能做的,就只有推薦能為東海校園學生自治帶來希望的候選人:彥宇、怡臻



 升上大五,因著教育學程的忙碌,也無暇顧及東海學生自治圈的動態,僅能從好友處偶爾得知片段消息,本來以在野身分參與的角色也逐漸淡出,退居連幕後同志都不是的清幽境界。

 但就在那個炎熱的午後,我在東別炒飯街的便利商店遇到彥宇(也許該叫聲學長),他請我協助政策白皮書,並以東海學生的角度給予一點建議,我非常訝異,第一是我沒有擔任過任何的職務,怎麼會找上我?第二是從沒聽過東海學生會選舉有白皮書的出現,未免也太過認真!

 彥宇的回答很有趣,他說沒有擔任過職位無關緊要,是想聽聽一位長期默默關注校園議題的學生怎麼看待這份白皮書,我覺得很感動,也就答應了這任務。數個禮拜後,我收到白皮書已初步定稿的消息,也就信守承諾應邀前往,邊吃著校友會館便當,邊討論白皮書內容。彥宇針對我的疑問與建議,都很詳細地回答或註記,我想,傾聽不是口號而已,而是實際的行動。



 當我知道彥宇和怡臻的白皮書總共書寫了萬餘字時,不禁佩服團隊的智慧與用心,而且,白皮書早在四月中便公開發表,更看得出來,他們真的蓄勢待發,準備起身向前了。相較對手,雖其在五月初亦發表白皮書,但若客觀來分析,2號候選人的政策白皮書所涵蓋的面向還是比較全面性,且論述完整、邏輯相通,甚至還關心到外籍學生的閱讀需要,因而產出多語言的政策懶人包,將東海校園學生自治選舉的格局拉到更高層次。

 比如監督校園工程此政見,兩組候選人皆有提出,追蹤、公開工程進度或在諸會議上爭取發聲機會,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實際的做法為何,卻只有2號候選人有提到。再舉一例,現今東海的校園議題已不局限於校內,往往與校外環境有極大關連,如勞作教育、空汙、高教深耕、國際化校園等等,這些校內外政策環環相扣,若政見中未看到這些相關事項,不禁讓人懷疑政見的成效究竟如何?

 但這就是我說彥宇和怡臻的白皮書之所以全面、完整、說得通的原因,他們眼中的東海大學不是關起門來便能解決所有議題的校園,而是必須與社區、社會、政府合作或爭取的有機體。他們屢屢引用東海的創校精神,來打造東海未來的圖像,他們明白東大首任校長曾約農先生所說的「開創將是我們的格言。」(Pioneering will be our watchword.)

東海第30屆學生會正副會長2號候選人陳彥宇、江怡臻政見白皮書 Platforms White Paper



 在東海待了四年多,每逢學生自治選舉便流言、黑函滿天飛,因此我的推薦文也不會針對這些來做敘述,因為這些流言的真偽,我相信東海的學生有足夠的智慧辨別,但重點是東海校園學生自治絕不容許任何外力干擾與介入,這點相信無人會反對。第30屆學生會選舉,極有可能也是我最後一次參與東海學生自治的投票,換言之,我即將畢業,老實說東海的未來一年與我何干?

 但我仍衷心期盼母校的校園學生自治能夠浴火重生,不淪為只辦活動的社團,而是建構一個應該代表全體東海學生,並發揮應有的功能與聲音的學生自治會。東海需要的不再是夢想,而是將理想實現的人。所以我誠心呼籲各位,5月10日,禮拜四,請將您的讚、分享或觀望,化為行動,前往您的系所投票處,讓東海,起身向前!




推薦人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大五、中等教育學程(雙主修)學生 林書弘
(曾任世界學生基督徒聯盟亞太區域[WSCF-AP]神學會議暨2017年會台灣代表,現任四箴國中補救教學課程老師)






書弘
於臺灣,臺中,大度山
2018/05/08 23: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