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此文章為筆者大一時的作品
文中觀點雖試圖力求公正客觀
但仍有些許偏差
筆者需在此鄭重聲明
本人針對此議題之立場已有不同
但特留此文對自身言論負責與表明思考脈絡的轉變
2015/03/29 書弘 於台灣,台中
我沒有逃避
上一篇文章"牆上的人權:誰仇視誰?"
發表後引起眾多反應
這是原先就已預料到的結果
隔天我就瀏覽了回應留言
由於期中考試逼近
決定於考後才再發表一篇文章
感謝在上一篇文章留言的網友們
即便有朋友寫下嘲諷我的言語
而非就我所提出的論點來冷靜討論
依然謝謝您們
特別要感謝
留下理性留言的人
也許您並不同意我的觀點
但感謝您也很客氣地提出質疑與批評
對我而言則是另一種角度的思考
以下是我的感想
1.
再度重申
我不會在此討論
同性婚姻議題
目前台灣社會依然沒有共識
所以我不必要也沒有表達
贊成或是反對的論點
因此我不太明白有些朋友
為何會直接指控我反對同性婚姻
2.
再者
我的文章只有提出簡單的一點論述:
台灣社會是否能正反兩方理性公開的討論取得共識?
這同時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同志議題的看法
總幹事林芳仲牧師表示:
基督教需要更多學習和理解
無法對同志議題遂下定論
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
TKC大會林芳仲牧師回答LGBT議題
3.
我認為必須弄清楚
多元成家法案與同性婚姻合法化
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同性婚姻合法化
只是多元成家法案通過後
將連帶造成的結果
但現在許多人將這兩者混淆在一起
當反方看到為多元成家法案辯護的人
就將矛頭指向同志族群
當正方看到反對多元成家法案的人
就罵其歧視同志與指責基督教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念都是不太正確的
並非常贊同導演楊雅喆在臉書提出對兩性專家許常德的提醒:
同志是人種,法案是法案
他應該寫"為什麼不能反對多元成家"
而不是"為什麼不能反對同志"
楊雅喆駁許常德反同志理論:這不是言論自由,是傲慢!
4.
自己的上一篇文章
我一看再看
不只看文章也不斷思考留言內容
但我使用的字詞是同志婚姻
可能造成論點失焦
所以我必須要表達歉意
因為其實目前台灣社會討論的是多元成家法案
並非單一的同性婚姻議題
5.
日前掀起一陣風波的郭采潔事件
使得正反雙方陣營再度創造激辯的另一高峰
其實不只郭采潔公開質疑多元成家法案
藝人宥勝與何戎也都分別表示立場
郭采潔說:
宥勝質疑多元成家 曝同志好友在台不被認同險罹憂鬱症
郭采潔:我們在看的不是冰冷的法條,我們在面對的是人
郭采潔反多元成家遭3千網友轟 過來人何戎讚:很勇敢
6.
呼應以上藝人的言論
不正是我上一篇文章所強調的觀點嗎?
現在Youtube上
有許多支持多元成家法案的朋友
常常轉貼美國(或外國)討論此議題的影片
用來反駁並告訴對方"做做功課吧"
在寫文章之前我也看了許多影片
發現這些影片很多都是美國州議會
為了修憲而舉辦的聽證會
無論是正方或反方
他們都毫無畏懼地在州議會裡述說自己的證詞
還記得前面提過長老教會牧師的論點嗎?
"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
這正是台灣社會目前面對多元成家法案時所需要的!
7.
不曉得
這樣的線上溝通平台會不會再度出現?
日前"新頭殼"媒體網站
開放網友線上投票
但我認為
新頭殼似乎也有點搞不清楚
把多元成家與同性婚姻混為一談
這實在是會讓爭議繼續延燒啊
同志婚線上激辯 總票數逾43萬創新高
8.
許多人擔憂的不是同性婚姻合法化
而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盟)提出的多元成家法案
目前社會大眾的認知大都認為
反對多元成家法案的只有兩種人
第一種是宗教治國的激進基督徒
第二種是不了解法案內容的愚民
但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家會)卻質疑法案
甚至並沒有參與伴侶盟的連署
這明顯打破了反方=歧視同志的批評
下面連結的這篇文章完整說明同家會的立場
這裡僅貼上三大理由
理由一:三種制度一起推進所遭遇的棄保效應,將破壞原先修法美意
理由二:草案中伴侶制度的問題
理由三:草案中多人家庭的實質條文內容空泛
同家會來稿】系列二 修法不能無視弱勢、未見多元
9.
我要為自己辯護
也要向關心我的家人們
教會的兄弟姊妹與屬靈長輩們
道歉與道謝
很抱歉突然地發表文章
讓你們擔心了
也謝謝你們
在這段時間給我許多建議
但我所訴求的很簡單
只是希望台灣能"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
自己的文章完全沒有爭論議題是非的言語
10.
最後
這將暫時是最後一篇
討論多元成家法案的文章
如果您想留言
請針對議題
不要進行人身攻擊
若出現情緒性或攻擊性的言語
恕本人將動用管理員的權利
予以刪除
這並沒有與我所提出的想法矛盾
"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的前提是
理性冷靜地陳述想法
另外
我也不會發表或回覆任何留言
本網誌將回歸到
原創立精神:
我在東海,寫日常
願上帝賜福台灣人民
永遠平安和樂地彼此相處!
書弘
於台灣,台中
於2013/11/13 20:51
我的文章只有提出簡單的一點論述:
台灣社會是否能正反兩方理性公開的討論取得共識?
這同時也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同志議題的看法
總幹事林芳仲牧師表示:
基督教需要更多學習和理解
無法對同志議題遂下定論
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
TKC大會林芳仲牧師回答LGBT議題
3.
我認為必須弄清楚
多元成家法案與同性婚姻合法化
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同性婚姻合法化
只是多元成家法案通過後
將連帶造成的結果
但現在許多人將這兩者混淆在一起
當反方看到為多元成家法案辯護的人
就將矛頭指向同志族群
當正方看到反對多元成家法案的人
就罵其歧視同志與指責基督教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念都是不太正確的
並非常贊同導演楊雅喆在臉書提出對兩性專家許常德的提醒:
同志是人種,法案是法案
他應該寫"為什麼不能反對多元成家"
而不是"為什麼不能反對同志"
楊雅喆駁許常德反同志理論:這不是言論自由,是傲慢!
4.
自己的上一篇文章
我一看再看
不只看文章也不斷思考留言內容
但我使用的字詞是同志婚姻
可能造成論點失焦
所以我必須要表達歉意
因為其實目前台灣社會討論的是多元成家法案
並非單一的同性婚姻議題
5.
日前掀起一陣風波的郭采潔事件
使得正反雙方陣營再度創造激辯的另一高峰
其實不只郭采潔公開質疑多元成家法案
藝人宥勝與何戎也都分別表示立場
至於宥勝則說:
我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卻對『多元成家草案』非常質疑。
我們在看的不是冰冷的法條,我們在面對的是人!
生命的課題。
議題真的很複雜,我很難以淺見輕言支持或反對。
那天發言只是希望更多人關心了解,才能真正實現任何修法或立新法的目的與價值,
缺乏多元觀點論述,報導越失衡,議題越被邊緣。
何戎表示:
你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但不要人身攻擊、謾罵,
不能因為郭采潔的立場跟你不一樣,就圍剿她。
大家彼此尊重,不管是公眾人物,都有發言的權利。
宥勝質疑多元成家 曝同志好友在台不被認同險罹憂鬱症
郭采潔:我們在看的不是冰冷的法條,我們在面對的是人
郭采潔反多元成家遭3千網友轟 過來人何戎讚:很勇敢
6.
呼應以上藝人的言論
不正是我上一篇文章所強調的觀點嗎?
現在Youtube上
有許多支持多元成家法案的朋友
常常轉貼美國(或外國)討論此議題的影片
用來反駁並告訴對方"做做功課吧"
在寫文章之前我也看了許多影片
發現這些影片很多都是美國州議會
為了修憲而舉辦的聽證會
無論是正方或反方
他們都毫無畏懼地在州議會裡述說自己的證詞
還記得前面提過長老教會牧師的論點嗎?
"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
這正是台灣社會目前面對多元成家法案時所需要的!
7.
不曉得
這樣的線上溝通平台會不會再度出現?
日前"新頭殼"媒體網站
開放網友線上投票
但我認為
新頭殼似乎也有點搞不清楚
把多元成家與同性婚姻混為一談
這實在是會讓爭議繼續延燒啊
同志婚線上激辯 總票數逾43萬創新高
8.
許多人擔憂的不是同性婚姻合法化
而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盟)提出的多元成家法案
目前社會大眾的認知大都認為
反對多元成家法案的只有兩種人
第一種是宗教治國的激進基督徒
第二種是不了解法案內容的愚民
但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家會)卻質疑法案
甚至並沒有參與伴侶盟的連署
這明顯打破了反方=歧視同志的批評
下面連結的這篇文章完整說明同家會的立場
這裡僅貼上三大理由
理由一:三種制度一起推進所遭遇的棄保效應,將破壞原先修法美意
理由二:草案中伴侶制度的問題
理由三:草案中多人家庭的實質條文內容空泛
9.
我要為自己辯護
也要向關心我的家人們
教會的兄弟姊妹與屬靈長輩們
道歉與道謝
很抱歉突然地發表文章
讓你們擔心了
也謝謝你們
在這段時間給我許多建議
但我所訴求的很簡單
只是希望台灣能"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
自己的文章完全沒有爭論議題是非的言語
10.
最後
這將暫時是最後一篇
討論多元成家法案的文章
如果您想留言
請針對議題
不要進行人身攻擊
若出現情緒性或攻擊性的言語
恕本人將動用管理員的權利
予以刪除
這並沒有與我所提出的想法矛盾
"創造一個各種看法都可以無懼地提出來討論的空間"的前提是
理性冷靜地陳述想法
我也不會發表或回覆任何留言
本網誌將回歸到
原創立精神:
我在東海,寫日常
願上帝賜福台灣人民
永遠平安和樂地彼此相處!
書弘
於台灣,台中
於2013/11/13 20: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