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燈的深夜獨白


某個陰暗的日子,記得是初春,我行經法學院,看到了這景。

不知為何當下就是拿出手機,蹲下來,「喀嚓」一聲,便將此景留存於心中。

總覺得這燈挺孤寂的,喔對了,我怎能判定它是燈呢?

若有仔細看過文理大道兩旁的路燈,便會有種熟悉感了。

之所以吸引我的注意,是因為它身旁沒有任何相稱的事物。理論上來說,在彼端應該要有相互呼應的設計,但向前望去只見一棵樹。

不算小的法學院中庭,卻突兀地擺了一塊生硬的混凝土,讓人無法忽視它,但看久了,加上它不是新穎的純白,感覺它又與環境融為一體。

我記得我在原地蹲了好久,不斷思索眼前的這幕,心中冒出了上面的疑問,也不由得感到些微的趣味。

我彷彿是這座燈。

信仰的路上並非獨自向前,但又卻必須隻身面對。

特立獨行,但持續尋找平衡點,也許,不再光鮮亮麗、有稜有角,可是多了些青苔,展現出不同的生命力。

它不聳立,而是謙卑地坐在草地邊。曾經看過一本書裡記著當初設計校園的建築師在談燈,如果印象沒錯,他希望文理大道能夠在夜晚不致黑暗,但燈具的高度與照明又不會影響到視覺,所以就捨棄普通那種高高掛的路燈,把燈貼在地面。

因此當夜幕降臨,無法一眼貫穿,只見腳前的亮光,也就讓文理大道蒙上一層神祕的氛圍。

我想成為這座燈,在孤獨時、在迷霧時,依然堅持著,並清楚知道,我是誰。

然而它到底是不是一座燈,我想,應該找個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去拜訪它一下吧!



書弘
於台灣,高雄
2017/08/29  23:17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隨想05 在這角落找到世界

  寫在前頭

  幾經思考後,我決定隨興點,與其擔心是否改變創站以來的既有格式,不如直接打破給自己的框架,網誌要用什麼樣的文體呈現,這都是我的書寫,何必限制住自己的文字?
  因此,正式將隨想系列納入網誌的書寫之一,接續已在臉書上發表的四篇文章,不做重新編號,以後有機會再慢慢把那四篇試寫弄個總集篇放來這裡吧(笑)。
  本篇文章劇透程度趨近於零,請各位放心閱讀。
  另外,底下的照片,是我回家後,重看了好幾次預告片所拍的畫面,不是我去下載低調版的喔,特此聲明。
  (In the photo is official trailer on Youtube, NOT piracy.)


  今天與同樣愛看動畫的高中同學相約,觀賞這部「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中文片名稍顯冗長,但其實翻譯得不錯。日文原名是「この世界の片隅に」,直翻做「在這世界角落」,由於日本上映時間接近,片名也頗具深意,蠻多影評不約而同提到很多人都把這部片拿來跟新海誠的「你的名字」相提並論,可是這兩部片其實是不能類比的。

  當初在看預告片(連結點我)時,這故事主線講述二次大戰的題材,不知有多少電影、戲劇或動畫使用過,但總感覺它的表達手法不同於以往。然而,我猜得沒錯,這部長達兩小時的動畫片,節奏四平八穩、畫面柔和明亮,讓人不禁問道:這真的是戰爭題材的動畫?但「在這世界角落」卻無庸置疑地提醒觀眾,不用懷疑。

  走出十四號廳,我不斷思考,臺灣,能否製作出一部屬於自己的「在這世界角落」?想必有某些玻璃心的人會批評「在這世界角落」過於美化日本在二戰時期的行為,以及營造自身是受害者的角度。但我認為,「在這世界角落」闡述的是,在任何戰爭之下人民都是無奈的,日子卻仍要繼續下去。臺灣(據說她現在有世大運幫她取的新名字,叫做Chinese Taipei),這個充滿悲痛歷史的島嶼,至今仍未修補傷口,人民在裂痕上傷害彼此,這個國家需要一部像這樣的動畫片。

  我想起另一部同樣是描寫戰時日本人日常的電影,改編自野上照代著作的電影「母親」(母べえ),與「在這世界角落」不同的是,「母親」雖寫實,但對於觀眾而言過於殘酷,令人不敢直視,觀後陷入無限的沉思,但卻抱持無法改變的絕望感,這應該是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常會帶給觀眾的感受,我想最令人感到虐心的就是高畑勳執導的「螢火蟲之墓」(火垂るの墓)了。

  有趣的是,同樣以小人物角度描寫戰爭,比起吉卜力工作室的「風起」(風立ちぬ),少了點英雄式的惋惜,打破了必須身處或深知日本人文化系統,才能深刻體會的劇情,「在這世界角落」更貼近人們的生命,它是跨國族的,跳脫了這種絕望感,可是它要傳達的訊息並沒有減少。

  當我看著動畫中描寫空襲時,彈藥如雨滴般落下,對我這一九九五年出生的人來說,連戒嚴的白色恐怖都沒有經歷過,論及戰爭就太遙遠,而我們都太過年輕。看著最後列出所有贊助募資者的感謝名單字幕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比起我們,或許我們的阿公阿嬤輩才更適合這部動畫,因為雖苦痛,但不悲情。如同監製片渕須直(かたぶち すなお,1960- )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說的:「這個故事想說的,不只是戰爭。」(連結點我)

  如果你沒在電影院看過動畫片,「在這世界角落」很適合你當作入門片。但若你不覺得這部片有什麼吸引到你的,相信我,這種感覺很少體驗到,就是當你走出電影院時,心中裝滿對戰爭的愚蠢與抗拒,但卻是踏著相當輕快、帶著希望的腳步,勇敢地朝向未知的未來,前行。



p.s. 先說好,我花了一整晚寫完這篇隨想之後,才看到立場新聞的影評,寫的內容跟我有87%像,我可沒抄襲,但我是建議看完電影再來閱讀這篇影評。(連結點我)


書弘
於臺灣,高雄住家
2017/08/08  23:20